萎缩性胃炎发展到C2、C3阶段,其实胃黏膜萎缩范围比较大了,很多患者变得“这不敢吃,那不敢碰”,生怕刺激了脆弱的胃。其实,科学选对食物,不仅能减轻胃部负担,更能辅助胃黏膜修复,是治疗的重要一环。大家好,我是宋金玲,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医脾胃科主任,和胃病打了四十多年交道。在中西医结合调治萎缩性胃炎方面,积累了丰富经验。
许多C2、C3患者担心食物“伤胃”就过度忌口,反而可能导致营养跟不上,不利于胃的修复。中医讲“胃以喜为补”,关键是选对温和、好消化、能养胃的食物。今天,宋大夫就给大家推荐6种适合你们常吃的“养胃佳品”,吃得安心,助力康复。
第一种:山药—— 健脾养胃
山药性平味甘,中医认为它“入脾、肺、肾经”,最擅长补脾养胃、生津益肺。它富含的黏蛋白,就像给胃黏膜贴了层保护膜,能减少刺激,促进修复。对于C2、C3患者常见的脾胃虚弱、消化不良、便溏(大便不成形)特别对路。老百姓常说“常吃山药,脾胃不虚”,是有道理的。
第二种:南瓜—— 温润护胃
南瓜性温味甘,中医认为它能补中益气、消炎止痛、解毒。其丰富的β-胡萝卜素和果胶,同样能保护胃黏膜,帮助修复。特别适合胃部怕凉、隐隐作痛、消化力弱的C2、C3患者。
蒸熟或煮软烂后食用,做南瓜羹、南瓜粥。 每天100-150克。选择成熟的老南瓜,口感更粉糯,纤维更少易消化。避免油炒或加辛辣调料。
第三种:卷心菜—— 天然胃黏膜修复剂
卷心菜性平味甘,中医认为它健脾和胃、缓急止痛。现代研究发现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U(甲基蛋氨酸磺酸盐),被誉为“天然的胃黏膜修复因子”,能促进胃黏膜的再生与修复。对胃脘胀满、隐隐作痛有缓解作用。
焯水后凉拌或快炒。焯水能软化纤维,更易消化。每天100-150克。烹饪务必软烂,避免生吃或腌渍。
第四种:白萝卜—— 消食下气
白萝卜性凉味辛甘,中医认为它下气消食、除痰润肺、解毒生津。但生萝卜性凉且辛辣,对C2、C3患者不利!必须熟吃。 熟萝卜则性味转温平,能很好地消食化积、行气除胀,特别适合饭后胃胀、嗳气(打嗝)频繁、感觉食物不往下走的患者。记住老话“萝卜熟吃赛人参,生吃成害人精”。
炖汤(萝卜排骨汤、萝卜鲫鱼汤,去油)、蒸软、煮粥。每天80-100克熟萝卜。务必煮至软烂透明。避免生吃、凉拌、榨汁。
第五种:猪肚(炖汤)—— 以形补形
中医有“以脏补脏”的理论。猪肚性温味甘,能补虚损、健脾胃。对于C2、C3阶段属于脾胃虚寒证(胃部怕冷喜温、乏力、面色差、大便稀溏)的患者,适量食用炖得软烂的猪肚汤,有很好的温补脾胃作用。古方就有“猪肚丸”治脾胃虚弱。
怎么做猪肚呢?与健脾药材同炖。如猪肚+莲子+山药+几片生姜炖汤,喝汤为主,少量吃软烂的猪肚。注意: 每周1-2次,每次喝汤1小碗,吃猪肚50克左右。务必炖煮3小时以上至极其软烂。忌口人群: 舌苔黄腻、口苦口臭(湿热证)、高血脂患者慎用或不用。清洗务必干净。
第六种:生姜—— 温胃止呕
生姜性微温味辛,中医认为它能温中止呕、解表散寒。对于C2、C3患者中属于胃寒证(胃部冷痛、遇寒加重、恶心欲呕)者,做菜时放几片生姜,或胃不舒服时含一小片(嚼后吐渣),能温胃散寒、缓解不适。俗话说得好,“冬吃萝卜夏吃姜,不劳医生开药方”,恰恰证明了其保健价值。
做菜佐料(如蒸鱼、炒菜放几片),或胃寒不适时含服1小薄片(约指甲盖大小)。注意:少量是关键! 每天总量不超过3-5克(约2-3薄片)。忌口人群: 胃部灼热感明显、口干舌燥(胃阴虚或胃热证)、舌红苔黄者禁用。
吃好这些,记住“3个养胃诀窍”:
烹饪软烂: 所有食物煮透、炖烂、蒸软。硬、脆、韧的食物会增加胃的研磨负担。老祖宗说“胃病三分治,七分养”,“养”就包括吃软和饭。
细嚼慢咽: 一口饭咀嚼20次以上,让唾液充分混合食物,减轻胃的消化压力。中医讲“脾开窍于口”,细嚼能唤醒脾胃功能。
温热适度: 食物温度要“不烫不凉”,接近体温(40℃左右)最好。过烫会烫伤黏膜,过凉(冰镇、生冷)则“寒凝气滞”,损伤脾胃阳气。记住“胃喜暖而恶寒”。
C2、C3萎缩性胃炎的朋友们,别让“胃病”二字吓倒。饮食管理不是“啥都不吃”,而是“聪明地吃”。这6种食物,结合“3个诀窍”,避开伤胃雷区,就是你们餐桌上的养胃法宝。记住中医智慧:“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”。吃对了,营养跟上了,胃才有力量去修复自己。当然,务必在医生辨证指导下,结合药物治疗和定期复查胃镜。别轻信偏方,科学养胃,才能稳住病情,让您的胃慢慢好起来。
倍顺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